而已。”
宋清知露出一个安抚的笑,春风拂面般,妇人一下子安心了。
贵人说是举手之劳,妇人却不敢觍脸接受,她嘴里接连不断地念叨着感谢的话。
如果不是乐阳侯府施粥还搭了避寒的屋棚,他们绝对熬不过。
小厮春茗和男子很快就去而复返,春茗不愿让面黄枯瘦的男子出力,自个儿将人背了过来。
妇人口中的夏兄弟是个十五岁左右的少年,少年的面容不似流民们那般枯瘦,衣着也没有那么单薄,但宋清知没注意到这些,因为少年的脸惨白地不似活人。
宋清知的心被紧紧揪起。
周嬷嬷上前去探鼻息,不多时,她惊喜道:“姑娘,这小郎君还活着。”
宋清知终于松了一口气,把慌乱的心放回肚子里。
自打看见少年的第一眼,宋清知就确认了“夏兄弟”是那道身影。
太好了,没有人死。
确认了少年还活着,她赶紧打发春茗去请郎中,又让贴身丫鬟去问寺中有没有多余的厢房。
*
刚刚收拾出来的屋子没什么人气,初春寒意愈发凸显,随着发肤深入骨髓。
苦于寺庙中炭火匮乏,宋清知转了一圈,发觉除了被子外,最能捂暖身子的竟只剩下自己手中的手炉。
“春尘,”宋清知将手炉递给身侧的大丫鬟,轻声吩咐道:“将手炉塞进被子里。”
另一侧的晴山微微皱了眉,“可姑娘您……”
宋清知的嘴唇轻轻抿起,解释道:“事情总有轻重缓急。”
昏迷多日比风寒初愈严重。
晴山听懂了自家姑娘的意思。
晴山无言,退向一边,将屋中桌椅擦洗干净,折腾出一块洁净地儿让宋清知坐下来休息。
“姑娘!郎中来了!”
春茗爽利的声音响起。
“轻声些!那小郎君还没醒呢!”
春尘小声提醒。
碧芜一如既往地可靠,她走上前接过郎中的药箱,将人引到内间为少年医治。
在灌下一碗米粥和一煎药剂后,少年的脸色稍稍好了些许。
送走郎中之后,宋清知按了按额角,后知后觉地感到疲乏。
晴山连忙上前扶住她,就近找了个位置给自家姑娘坐下。
主仆几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讲着话,没人注意内间的情形。
晴山才转头和春尘说笑了一句,回过头时猛然心跳骤停、面色发青——
宋清知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